案例展示
近日,央视报道了陆军功勋部队“黄草岭英雄连”进行的一次实战化演习。在这次演习中,我军首次公开展示了机器狼与两栖登陆作战的协同作战场景。这也是四足机器人首次在这种场合下被使用,标志着我军机器狼的实战化训练进入了新的阶段。
在两栖作战中,机器狼的使用主要目的是减少伤亡。在登陆战中,伤亡率通常比巷战还要高。在传统的抢滩登陆模式下,步兵几乎没有任何防护,长时间暴露在敌人的火力网中,伤亡率极为惊人。以诺曼底战役为例,奥马哈海滩首批登陆的部队死亡率超过50%,而巷战的伤亡率一般只有30%。这种高伤亡率,主要源于登陆战的特殊战术限制,士兵必须直接面对敌人的火力。虽然我军的两栖部队已经实现了机械化,但两栖战车的装甲相对较薄,仅能防御子弹和小口径炮弹,无法抵御敌方的坦克炮和反坦克导弹。
既然无法避免人员面对敌方火力网的战术问题,那么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便是将部分作战任务交给机器人,以此减少伤亡。机器狼正是基于这一战术思想,作为登陆战中的重要工具。
“黄草岭英雄连”此次演习的过程大致如下:机器狼由05式两栖步战车搭载,借助空中和海上的火力掩护,成功冲滩。在冲滩过程中,虽然多辆战车遭到敌方反装甲武器的打击并受损,但由于海浪的遮挡,敌人难以发现岸上的目标,指挥员果断命令放飞无人机进行侦察,并迅速进行集火攻击摧毁目标,最终确保部队顺利登岸。随后,士兵下车释放机器狼群,机器狼背负191式自动步枪或火箭筒,冲滩并穿越雷区与障碍物,为士兵开辟出安全通道。在此过程中,士兵通过遥控终端控制机器狼,避免了直接暴露在敌火力下。同时,无人机小组也从背包中取出了FPV自杀无人机,与机器狼配合,对敌方战壕内的目标进行了精准清除。
然而,机器狼在对碉堡进行爆破时被敌人击中,任务失败,指挥员不得不下令进行人工爆破,但依然未能成功。就在此时,敌方增援部队即将到达,战况变得异常紧急。关键时刻,机降的小分队成功绕过敌人,通过前后夹击的方式,最终顺利登陆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支小分队中也有一只机器狼前出进行侦察。
从这次演习中可以看出,尽管机器狼在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但人的作战依然占据主导地位,机器狼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。尽管如此,机器狼依然表现出了强大的战场适应能力。
首先是识别能力。机器狼配备了激光雷达和五个环视摄像头及红外热成像系统,能够在夜间或烟雾环境中准确锁定目标,识别能力远超人类,能迅速识别滩头的各种障碍物,比如反坦克三角锥和拒马等。其次是机动性。由于采用四足仿生结构,机器狼能够攀爬45度的斜坡,跨越1.5米宽的壕沟,机动性比人形机器人强得多。在巷战等复杂地形下,机器狼同样能够自由行动,滩头上的各种障碍对它几乎没有威胁。
然而,这次演习也暴露了一些问题。首先,机器狼无法自行释放,需要步兵将其从战车上释放,这可能是因为需要为机器狼装配武器并启动电源。这个操作使得步兵和机器狼都暴露在敌人的火力范围之内。其次,机器狼与步兵的距离没有拉得足够开,掩护效果不够理想。由于战场环境变化快速,步兵需要靠近观察情况并指挥机器狼作战,这也暴露出机器狼独立作战能力的不足。关于机器人是否可以自主开火的问题,目前仍然面临伦理和技术方面的难题,恐怕要等到机器人领域有所突破,才能允许其自主开火。
另外,指挥狼在此次演习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,主要原因是其智能化水平有限,战场环境过于复杂,使得机器狼的应变能力受到限制。尽管突击任务中的机器狼表现一般,但运输型机器狼却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它们能够快速运输20公斤的弹药或医疗物资到前沿,达到了“无人补给”的效果。
最后,机器狼的防护能力仍然不够强大,基本无法抵挡步枪弹,更别提机枪扫射或炮击。在执行爆破任务时,一只机器狼就因被大口径子弹击中失去了战斗力,任务失败。这意味着,即便是少量机枪的火力,也能有效压制机器狼,使其失去战斗能力。因此,与其提升机器狼的爆破能力,不如为它配备更强大的武器,比如反坦克导弹等,这样一发就能解决问题,实在不行就两发。
总的来说,机器狼在这次演习中的表现虽然有亮点,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。尽管如此,我军在机器狼的应用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,虽然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作战,但在很多任务中,它的表现还是非常有潜力的。我们目前的经验和教训,更多的是自主摸索,因为在这一领域,世界上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。这或许就是作为领先者的难题所在。


